鱼渔兼授志智双扶——穷沟沟“菜富记”

作者:匿名    人气:1184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2-04 13:18:39
甘肃省泾川县朱家涧村村委会主任朱存录手握刚收获的甜瓜(6月18日摄)。在甘肃省泾川县朱家涧村的设施蔬菜大棚内,来自天津武清区的种菜专家肖建中(左)给徒弟朱成怀讲解种菜方法(6月19日摄)。

  新华社兰州6月24日电 题:鱼渔兼授 志智双扶——穷沟沟“菜富记”

  新华社记者王宁、王晖

  山川环抱,泾河蜿蜒,盛夏的黄土高原铺展成色彩热闹的“调色板”。甘肃省泾川县朱家涧村的蔬菜种植园里,人头攒动。

  大棚里,果蔬飘香,绿意满园。空地上,老肖端了盆水培韭菜,村民层层簇拥,把他围在中间。

(决战决胜脱贫攻坚·图文互动)(1)鱼渔兼授 志智双扶——穷沟沟“菜富记”

  甘肃省泾川县朱家涧村村委会主任朱存录手握刚收获的甜瓜(6月18日摄)。 新华社发(董鑫 摄)

  老肖名叫肖建中,今年56岁,来自天津武清区。他个不高、嗓门大,是把种菜的好手。6月19日,记者随天津扶贫干部来到这里时,恰遇老肖的“泾川名师工作室”开张,5名当地干部和群众当天拜他为师。

  来到泾川县王村镇短短2个月,老肖已家喻户晓。这一切要从“穷沟沟”种瓜说起……

  这里气候和土壤适合种甜瓜,“王村卖瓜”人人夸。村民们说:“我们的甜瓜个大、皮薄、特别甜!结得多,销得旺!”

  甜瓜买卖虽好,却与朱家涧村无缘。朱家涧村是王村镇最穷的村,直到今年2月,贫困发生率仍超过18%。

  山高、坡陡、沟深,人在山上住,水在沟里流,七沟八梁进了村,喝口水却难。脱贫攻坚战打响后,当地政府决定:搬家!选址、建设、搬迁,历时3年,朱家涧村125户去年6月告别土窑洞,住上新楼房。

(决战决胜脱贫攻坚·图文互动)(5)鱼渔兼授 志智双扶——穷沟沟“菜富记”

  甘肃省泾川县朱家涧村山上废弃的土窑洞群(6月19日摄)。 新华社发(董鑫 摄)

(决战决胜脱贫攻坚·图文互动)(4)鱼渔兼授 志智双扶——穷沟沟“菜富记”

  甘肃省泾川县朱家涧移民新村(6月19日摄)。 新华社记者 王宁摄

  “住得好”还要“过得好”,增收渠道在哪里?“学邻村种甜瓜?缺资金、缺设施、缺技术。”朱家涧村村委会主任朱存录心急如焚。

  他把想法和困难告诉了王村镇党委书记刘小平,刘小平找到天津扶贫干部、泾川县副县长袁志兴求助。武清区第一时间制定帮扶方案,双方很快达成协议。

(决战决胜脱贫攻坚·图文互动)(2)鱼渔兼授 志智双扶——穷沟沟“菜富记”

  在甘肃省泾川县朱家涧村的设施蔬菜大棚内,来自天津武清区的种菜专家肖建中(左)给徒弟朱成怀讲解种菜方法(6月19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王宁 摄

  说干就干。去冬今春,武清支持朱家涧村陆续建成日光温室13座、钢架大棚235座,主要种植甜瓜、辣椒、西红柿等果蔬。

  大棚有了,菜种下了,能否长得好?如何销得好?村民们缺经验,刘小平心里也没底。

  为此,刘小平专程跑了一趟天津,寻求种菜专家支持。老肖当即领命:前往朱家涧村开展技术帮扶,时间一个月。

  4月19日,一到朱家涧村,老肖便马不停蹄投入到工作中,考察、摸底,解决问题。语言不通,他就拉微信群,让村民把遇到的问题用图片和文字表达,自己一一回复、现场指导,几乎每次都手到“病”除,村民们对他打心底里佩服。

(决战决胜脱贫攻坚·图文互动)(3)鱼渔兼授 志智双扶——穷沟沟“菜富记”

  甘肃省泾川县朱家涧村的设施蔬菜大棚(6月19日摄)。新华社发(董鑫 摄)

  一个月很快过去,村民们依依不舍,老肖也意犹未尽,于是主动请缨再干两个月!为了把技术彻底留下来,老肖选中几个徒弟,把果蔬种植经验倾囊相授。于是,便有了开头拜师那一幕。

  “种瓜种菜看似简单,学问大着呢!”在朱家涧村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内,老肖向记者聊起其中的门道:“比如说,甜瓜是侧蔓结瓜,主蔓要掐掉,侧蔓保留4-6个最佳,这样甜瓜早熟、个大,能多卖不少钱。”

  入夏后,朱家涧村103棚“天山雪玉”甜瓜喜获丰收。然而,受集中上市和疫情影响,有15万斤甜瓜出现滞销。得知情况后,武清区迅速启动消费扶贫应急响应机制,发动干部群众采购。

  另一边,为了尽可能让利给两头百姓,王村镇组织干部群众一道,昼夜采摘、分拣、包装、装车。不到两个星期,约17万斤的甜瓜分6批次送达武清。

  “短短一个月,已经挣了将近2万块,比去年全家收入还要多。”47岁的村民李海玲难掩兴奋,“如今的生活比甜瓜还甜”。

  “鱼渔兼授,志智双扶”。在肖建中的指导和帮助下,朱家涧村村民对西红柿、土豆、辣椒、韭菜等作物种植方式进行改良优化,开展规模化种植。

  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,是朱家涧脱贫的关键。”袁志兴算了一笔账:蔬菜大棚户均增收5000元、“平凉红牛”养殖场户均增收3500元、输转劳动力106名……脱贫胜利在望。

  “政策只是暂时的,脱贫还要靠自己。”朱存录并没有满足眼前,今年66岁的他立志要在退休之前带领村民真正奔小康。正如他的微信名“骑着蜗牛追宝马”,道虽阻,梦想永不止步。

阅读延展

热门文章

最新推荐